6月13日上午9:00時,隨著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楊德聰宣布“云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啟動”,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楚雄市人民政府承辦的云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正式在主會場楚雄開發區市民廣場拉開帷幕。中共楚雄州委副書記、州人民政府州長遲中華在啟動儀式上致辭,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張碧偉、楚雄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怡、楚雄州政協副主席楊樹榮等領導和來自昆明市、玉溪市、紅河州、大理州、麗江市、文山州、迪慶州、普洱市、楚雄州等9個州市的部分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非遺保護工作者、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的演員及廣大市民和游客見證了啟動儀式。啟動儀式由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徐東主持。
中共楚雄州委副書記、州人民政府州長遲中華致辭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楊德聰宣布活動啟動
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徐東主持啟動儀式
遲中華在啟動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和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推進民族文化強州戰略為目標,始終把文化旅游發展擺在全州工作的重要位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不斷增強文化創新創造力和傳播影響力,注重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截至目前,楚雄州建立了國家、省、州、縣(市)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60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3項、省級49項(保護區13個)、州級153項(保護區22個)、縣市級386項;代表性傳承人1990人,其中國家級12人,省級108人,州級281人,縣市級1589人。并表示,楚雄州今后將按照建設知名的四季生態和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重點培育壯大“文化+旅游”和“康養+旅游”兩條產業鏈、深度挖掘和發揮“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中國彝族文化大觀園”三張世界級的旅游資源優勢、推動全州文化旅游業向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發展、努力實現主要旅游指標新突破的發展目標,全面推進“一部手機游云南”建設和旅游文化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推動楚雄文旅項目建設大提速,文旅融合發展大提升,文旅高質量發展大推進,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楚雄特點、民族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旅游發展之路,持續擦亮“中國彝鄉?滇中翡翠?紅火楚雄”品牌形象,為奮力推進彝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凝聚磅礴力量。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彝族左腳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普清榮在啟動儀式上代表全省所有傳承人進行了發言。他在發言中表示,一是感到光榮和自豪,因為今天是所有傳承人自己的節日;二是感到責任重大和時不我待,因為有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和厚愛,很多傳承人年事已高,但傳承工作任重而道遠;三是感到人生活的有價值和有意義,因為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心和高度重視,現在傳承人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傳統民族民間文化已經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和尊重。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普清榮發言
啟動儀式結束后,廣大市民和游客在市民廣場觀看了獨具民族特色的非遺項目文藝演出。演出在《彝族畢摩祈福》中拉開帷幕,隨后《梅葛》演唱、沙式武術表演、彝族左腳舞、花燈小戲《探干妹》、查姆古歌《啊噻調》、劍川白曲《東山放羊調》、彝族舞蹈《啊·彝鼓》、藏族民歌《爭爭美朵》、《姚安壩子腔》、滇劇清唱、《彝族酒歌》、點蒼山武術表演、民歌演唱《歡樂的節日》和《楚雄彝族服飾》展演等優秀節目先后展演,并通過省文化館“云南公共文化云”直播平臺現場直播,讓更多觀眾享受到一場豐富的民族文化盛宴,精彩紛呈的節目贏得觀眾陣陣掌聲、點贊和好評。
彝族畢摩祈福
沙式武術
花燈小戲《探干妹》
彝族服飾
面塑
劍川土陶制作技藝
展演現場
今年云南“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亮點紛呈,特別是非遺線上活動,秉承“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理念,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云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組委會邀請了傳統醫藥類非遺專家、云南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張超在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網線上為全國觀眾作了題為《中醫為您的脂肪肝“減肥”》的講座;組織個舊錫器、楚雄彝族刺繡、普洱茶制作技藝、鶴慶銀器、大理白族扎染、建水紫陶等非遺項目在快手、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網、云南公共文化云等平臺直播帶貨;每周五在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網和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微信公眾號連續展播19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綜述片;在上海文化和旅游局幫助下,云南非遺淘寶、京東和抖音店鋪在上海“城市旅游優惠平臺”、文化上海云等平臺集中宣傳推廣,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和撒尼刺繡傳承人在抖音平臺連線直播,撒尼刺繡收納盒成為網紅產品。CCTV-2經濟新聞聯播、上海新民晚報、上海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云南民族文化魅力,助力非遺+扶貧,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增強全社會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楊德聰副廳長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全省16個州市縣區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格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消防、醫療救助、應急救援等工作,舉辦了各具特色、精彩紛呈的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6月13日至15日,在楚雄州主會場將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帶來6場全省民族民間歌舞樂和體育類非遺項目的展演,全省38項傳統醫藥和餐飲、傳統技藝類非遺代表性項目參加展示,文物鑒定專家免費為楚雄州收藏愛好者鑒定收藏品,同時,現場還將持續開展文化遺產保護相關法律宣傳咨詢和旅游線路、旅游商品推介等系列活動。熱忱歡迎各界來賓和朋友蒞臨全省各州市縣區活動現場,共同分享屬于我們自己的文化遺產保護盛宴。
文字:杜 彬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
圖片:杜 彬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
馬秀娟 (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
編輯:王 海 (云南省非遺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