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由文化部主辦、云南省文化廳與云南藝術學院共同承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云南第二期、第三期培訓班開班儀式在云南藝術學院安康音樂廳舉行。
開班典禮
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李異文主持儀式,云南省文化廳副廳長楊德聰,云南藝術學院院長吳衛民,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蔡永輝、財務處處長楊習躍,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陳勁松,昆明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段智毅,省非遺中心主任尹家玉等出席活動。
楊德聰副廳長向大家介紹了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概況,從非遺保護任重道遠的高度要求每位學員一要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學習目的;二要珍惜學習機會,遵守學校要求;三要注重交流互鑒,堅持學以致用。
云南省文化廳副廳長楊德聰致辭
吳衛民院長以彝族“海菜腔”為例,向學員闡述了此次培訓班對于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意義,希望每位學員都能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學有所思,成為非遺事業燦爛星空中的一顆明星。
云南藝術學院院長吳衛民致辭
來自大理市海東鎮的白族姑娘楊亞輝作為學員代表發言,表示對培訓課程充滿期待,將與全體學員一起珍惜學習機會,主動承擔起非遺傳承的光榮使命。
學員代表楊亞輝發言
自文化部啟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以來,云南已于今年暑期成功舉辦了第一期試點培訓班,培訓成果顯著,得到了文化部和參訓學員的高度認可。此次二、三期培訓班是貫徹落實文化部、教育部《關于實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提升非遺傳承人群文化素養與工藝水平,促進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促進現代設計走進傳統工藝的重要舉措。培訓班按期次和技藝類別分為兩個班級,其中第二期為民族服飾制作技藝類,第三期為刺繡、織錦、扎染技藝類,兩個班級同步開展教學,共有來自全省15個州(市)的150余位學員參加。
楊德聰副廳長為學員作非遺專題講座
學員認真做筆記
學員們相互交流
了解第一期培訓班情況
學員合影
在為期一個月的培訓中,學院將通過理論學習、教學實踐、專家講座、交流研討及創作指導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并將于培訓結束前舉辦一場規模較大的云南民族傳統服飾展演活動,為學員“強基礎,拓眼界”,搭建“提高文化素養,提升技藝水平”的平臺,確保培訓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