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早上8點,個舊金湖文化廣場已是人潮涌動,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9點整,伴隨著苗族蘆笙舞《出征》的激昂樂曲,全省第九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個舊巡演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個舊巡演現場
來自昆明、迪慶、昭通、曲靖、保山、德宏和滇中產業新區的150多位非遺傳承人和民間藝人相繼登臺獻藝,為觀眾帶來了《出征》《弦子三代樂》《喜鵲舞》《美麗彝山》《笙聲不息》《咘啦哩》《鴿子渡食》《吉祥三寶齊相聚》《苗花開》《葫蘆絲的傳說》《撮信妮》《梨翁花》《吉祥古爾邦》《隔娘調》《祿勸傈僳舞》等15個民族民間歌舞樂節目。
質樸詼諧的傈僳族舞蹈《鴿子渡食》,讓觀眾喜笑顏開;現場用陶泥制作演奏的“咘啦哩”(又稱“阿烏”)吸引著大家伸長脖子好奇地張望;苗族蘆笙舞藝人倒立著、疊踩著吹奏蘆笙,回族小伙連翻跟斗大秀絕技……讓現場沸騰起來,笑聲、掌聲、歡呼聲匯成一片。
天真可愛又技藝高超的小朋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實效的證明,是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希望,是歌舞樂展演舞臺上最閃耀的“明星”。
“我手里的樂器叫“弦子”,藏語叫‘兵央’!”表演《弦子三代樂》的秋永扎巴和他的8位小伙伴,都是來自迪慶“德欽一小”五年級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他們就利用午休時間向藏族弦子舞的傳承人學習技藝。同臺演出的省級傳承人白扭、州級傳承人白瑪、縣級傳承人格茸和德欽縣文化館館長格瑪品初都是他們的老師。
被稱為“蘆笙王”的苗族蘆笙舞省級傳承人韓尚云與他的10個徒弟同臺演出,其中最小的徒弟韓冰慶年僅5歲,卻能吹能跳,表演得有模有樣,可愛認真的樣子贏得觀眾掌聲連連。
《弦子三代樂》上臺前再演練一遍
傈僳族舞蹈《鴿子渡食》保山市代表隊
傣族器樂《葫蘆絲的傳說》德宏州代表隊
苗族舞蹈《笙笙不息》曲靖市代表隊
彝族器樂《咘啦哩》昆明市代表隊
8歲的傣族姑娘蘭雪,有著一雙水一樣靈動的大眼睛。她的師父是著名的葫蘆絲演奏家,省級傳承人龔家銘,師兄是有著“葫蘆絲小王子”之稱的倪開宏。師徒三人同臺獻藝,默契配合,演奏了一段優美動聽的葫蘆絲樂曲,結尾用循環換氣法吹奏的“古調”更是叫人深受感染,不禁拍手叫絕。
演出接近尾聲,廣場上已是艷陽高照,觀眾們頂著烈日依舊興致勃勃,看得全神貫注。來自個舊各民間文藝隊和社區的代表們,身著盛裝前來觀看演出。“《隔娘調》太感人了,讓我想起母親,聽得想流眼淚?!薄耙郧岸贾辉谥苓吙催^我們彝族、瑤族、哈尼族的節目,今天看到了這么多民族的歌舞,真是大開眼界!”大家邊看邊議論著,演出結束了也還意猶未盡。
用手機記錄精彩節目的現場觀眾
“民族民間歌舞樂之花”在金湖廣場綻放,也在個舊人民的心里留下了濃濃的余香。
文:李艾玲(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圖:馬秀娟(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編輯:王海(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責任編輯:趙桃(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