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準備高質量的云南省第九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參演節目,目前,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云南民族村各參演節目的排練和準備工作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吉祥孔雀》
(男性孔雀舞,改良鋼片琴與八孔葫蘆絲伴奏)
男子孔雀舞,在傣族地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民間積淀。在表現傳統的同時,采用八孔葫蘆絲與宮庭樂器鋼片琴相結合,形成伴舞陣容;繼承約相孔雀舞蹈基本語匯,又充分展示表演者青春與活力,別有一番風味。
斑色花開景頗山
(器樂演奏)
吐良是景頗族特有的吹管樂器,音孔較少,音色獨特,向為景頗族男子隨身獨奏使用。現經悉心傳承與排練,由一群景頗族姑娘集體演奏。吐良聲聲,回蕩在田間地頭,仿佛坡地上盛開的斑色花,叢接叢,片連片,景頗山美麗極了。
普米茶咧
(男聲組合)
轉山人歸來,心寧神靜,圍坐火塘邊,喝一碗酥油茶,唱一曲祖輩的咧咧歌。普米人世世代代的習俗,祭山祈福歌;普米人祖祖輩輩的歸宿,火塘茶咧曲。大山回聲,蕩滌清爽心靈的苦楚;火苗搖動的光影,詠嘆自然力的神武……咧咧天地,咧咧人間,唱出心底的豪爽真情。
跳彝鈴
(彝族民間舞蹈)
在昭通鎮雄與威信等地,彝族漢子的“喀紅碑”舞蹈傳統,源遠流長,一直活躍在民間,《中國舞蹈集成》有翔實記載。提練民間基本舞步,抓住鈴鐺特殊道具,精心編導,突出“喀紅碑”跳鈴的虔誠,增強了節目觀賞性。
文、圖:云南民族村代表隊
編輯:趙桃 阮坤瑾 王海
責任編輯:李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