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午夜精品|妻子的秘密韩国版|大果冻|91国高清视频

新聞資訊-新聞動態

浙江學習實踐習近平總書記非遺保護重要批示精神

來源:文化部 日期:2015-07-10


浙 江 學 習 實 踐

習近平總書記非遺保護重要批示精神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連續對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了6次重要批示。日前,浙江省文化廳召開學習實踐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十周年座談會,重溫批示精神,總結非遺工作成效,謀劃非遺保護發展。

        十年來,浙江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創造了非遺普查“浙江模式”、非遺名錄“浙江現象”、非遺傳承“浙江經驗”。目前,浙江共有9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217個項目入選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均位列全國第一。

浙江省入選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昆曲》

浙江省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昆曲》

        一是率先啟動非遺普查,建立全省三級名錄體系。創造性提出“村報普查線索、鄉查重點項目、縣做申報文本”的普查工作流程和普查方法,做到不漏村鎮、不漏項目、不漏藝人、不漏種類,突破了非遺普查的瓶頸。歷時五年的大普查,共有23萬人參加,普查出270多萬條線索,重點調查了15萬多個項目,摸清了全省非遺資源的“家底”。經過全面普查,浙江率先公布省級名錄,建立省、市、縣三級非遺名錄體系。目前,累計公布四批998項省級非遺項目。  

        二是率先出臺非遺保護地方法規,推出“八個一”非遺保護機制。率先出臺非遺保護地方法規《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和《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見》等多個規范性、指導性文件,將非遺保護納入文化強省、生態浙江的實施方案,促進非遺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依托非遺名錄,通過創設各類保護載體、探索分類保護方式,拓展保護傳承載體,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國遺、省遺項目“八個一”保護措施,加大保護力度,瀕危劇種等一批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搶救保護。

        三是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非遺保護工作機構全覆蓋,建立多門類非遺基地。加強非遺展示館、民俗博物館、非遺傳習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非遺宣傳展示基地創建工作。全省11個市、90個縣市區全部建立非遺保護中心,擁有443座非遺館,基本實現全省覆蓋。率先建立8個高校省級非遺研究基地、36個省級非遺傳承基地、131個省級非遺傳承教學基地、20個省級民族傳統節日保護基地、55個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9個省級非遺生態保護區試點,構建起多元化立體式的非遺保護傳承體系。

        四是率先建立省級非遺保護專項資金,推行傳承人終身政府津貼制度。“十一五”期間每年安排非遺資金1500萬元,2012年起增加到2500萬元。從2007年開始對全省65歲以上的國家級、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由省財政給予每人每年3000至4000的政府補貼,每年組織開展“服務非遺傳承人月”系列活動。許多市、縣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向代表性傳承人頒發政府藝術津貼。

浙江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浙江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下一步,浙江將以“四個強化”推動非遺保護傳承科學發展。一是強化法治非遺。重點研究制定更加系統完善的法治非遺建設舉措,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著力構建科學合理、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法治非遺建設體制機制。二是強化規劃引領。積極謀劃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程,精心謀劃好未來五年非遺發展藍圖。認真謀劃好省級以上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及生產性保護試點,爭取在“十三五”時期取得重點突破。三是強化轉型升級。在新的階段,對非遺工作的理念進行重新梳理和調整。通過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方式創新、制度創新、傳播創新等,全面實現保護工作的轉型升級。四是強化“非遺+”理念。培育和建設一批具有濃厚鄉土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項目,規劃建設一批產業、文化、旅游功能疊加的特色小鎮,在城鎮化建設中“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文章來源:文化部
圖片來源:百度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