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27日,首屆“兩岸四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在珠海金地門道文化創意產業園舉行。展覽以“城市文化底蘊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業發展”為主題,共有來自云南、貴州黔南州、河南、江西及港、澳、臺的100多項“非遺”精品參展。
首屆兩岸四地非遺珠海精品展開幕式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人類的歷史和文明,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同共財富。一直以來,云南省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外展示交流工作。此次展覽,精選出白族扎染技藝、傣族織錦技藝、建水紫陶燒制技藝、烏銅走銀制作技藝、彝族(撒尼)刺繡、琺瑯銀器制作技藝、劍川木雕、納西族東巴畫、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白族布扎制作技藝、黑陶制作技藝、葫蘆絲制作技藝、騰沖皮影制作技藝、錫器制作工藝等14項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參加展示,同時通過19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現場制作演示,使珠海民眾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領略云南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神奇。
非遺中心工作人員和傳承人齊心協力搬運展品
非遺中心工作人員和傳承人齊心協力布置展位
此次展會,云南省雖然僅有14個非遺項目參展,但讓來展會的市民對云南省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充滿遐想和期待。白族扎染、劍川木雕、建水紫陶、白族布扎等傳統手工藝品讓珠海市民眼花繚亂;納西族東巴畫、烏銅走銀、騰沖皮影制作、琺瑯銀器、錫器制作等傳統美術和傳統技藝更是讓觀眾嘆為觀止。珠海電視臺專門采訪了納西族東巴畫省級傳承人和國耀,香港商報、新華網、珠海日報等多家媒體對納西族東巴畫、烏銅走銀、劍川木雕等項目進行全方位報道,眾多珠海市民專程趕來觀展并采購各種民族手藝品。據統計,6天展會期間,共計有來自珠海及香港、澳門的市民3.68萬人次參觀展覽,銷售額達6萬元,達成意向性訂單10萬元。
傳承人現場展示白族扎染制作工藝
傣族織錦傳承人現場傳承下一代
納西族東巴畫傳承人和國耀為珠海市民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交流
傳承人現場展示彝族刺繡
非遺給孩子們帶來濃厚的興趣
我省參展的展品吸引了許多觀眾
展會期間,由于不適應珠海的氣候,我省多位傳承人身上出現感冒、喉嚨疼痛等癥狀,省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及時向組委會反映并購藥讓他們服用。同時,傳承人帶病堅持展覽、互助友愛的場面令人感動。26日晚,來自麗江市玉龍縣的納西族東巴畫省級傳承人和國耀出現心慌、胸悶、出汗的情況,在省非遺中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到珠海香洲區第二醫院檢查,回來時大家圍著他詢問病情,讓其一時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通過展會搭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保護、發展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讓廣大市民走近和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兩岸四地的文化交流,實現了部分非遺項目與市場需求的對接,推動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發展。
文章:楊金杰(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圖片:馬秀娟(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