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國英,男,1934年生,彝族,楚雄州大姚縣三臺鄉米地拉么村。自幼對本民族音樂酷愛,能吹嗩吶、嗶嚕(雙管)。當時跟師傅普文甲學吹嗩吶,師傅傳教吹奏大開門、小開門、坐堂、吃飯等各種調60余種;17歲時出師,無論紅事白事都被邀請去演奏,足跡遍布 ...
起萬富,男,1931年生,彝族,楚雄州牟定縣風屯鄉臘灣村,牟定縣“老人舞”的傳人。13歲隨父起有華學習老人舞1至24跺腳跳法及老人舞主要伴奏樂器“三胡”的演奏,至24歲,以能熟練的掌握了老人舞的全套跳法,并以龍頭人的身份自拉自跳,動作嫻熟優 ...
熊國才,男,1951年生,苗族,楚雄州牟定縣新甸鄉九條溝村。自幼受父親影響(父親是當時苗族中很有影響的器樂演奏師傅),10歲起隨父學藝,13歲掌握了蘆笙、木笛、小三弦的演奏。至16歲,能熟練的進行演奏以及掌握了本族中近50多個曲目。同年,熊 ...
普家明,男,1943年生,彝族,玉溪市江川縣安化鄉安化村。他自幼天資聰穎,喜愛彝家音樂。13歲時隨普開學學習月琴彈奏,由于他勤奮好,待人誠懇,深得師傅的悉心指教。兩年后,即可彈奏多首彝族曲調,又學會了月琴最獨特的演奏技巧指甲滑弦法,使月琴這 ...
王照才,男,1937年生,彝族,玉溪市新平縣建興鄉馬鹿村老箐社。王照才從十四、五歲開始學跳葫蘆笙,由于師傅的熱情傳授和他本人的好學苦練,所以學的很快,經常跟同伴跳舞。1950年,他參加了新平縣民族民間歌舞演出。隨后,每逢民族節慶日,王照才都 ...
白光榮,1937年生,傣族,玉溪市新平縣漠沙鎮曼竜村委會大曼竜新。1952年,白光榮由于對傣雅小調的酷愛,拜師學藝,并得到真傳。他善長彈奏三弦,唱小調,其演技在漠沙鎮傣鄉中享有聲譽,是傣雅古典樂曲的傳人。上世紀90年代初,他曾到過玉溪、峨山 ...
李家發,男,彝族,1945年生,玉溪市元江縣澧江鎮漫林村四角田社。1960年,拜馬福玉為師學習彈奏四弦,唱調子。與馬福玉一起在田房里守莊稼,白天下地干活,夜晚聽馬福玉老人彈四弦,唱山歌。此后,又學會了吹笛子、拉二胡。1980年,參加了哈尼族 ...
陳永仙,女,白族,1951年生,玉溪市元江縣因遠鎮安仁村。天生一副好嗓子,自幼喜愛歌舞。母親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民間歌手,因此從6歲起就跟母親學唱白族民間歌曲,在田邊勞動,就學勞動的歌,到山上砍柴,就唱砍柴的調子,記憶中,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歌聲。 ...
普紅星,男,彝族,1943年生,玉溪市紅塔區小石橋鄉大玉苗村。自幼喜愛藝術,8歲開始學藝,先后跟隨本寨名望較高的老藝人普紅青、普家齊、普朝幫等10余人學藝。幾十年來他對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不斷探索,不斷交流,相互吸收,互相融合,形成他個人彈唱 ...
昂樹興,男,1917年生,彝族,玉溪市華寧縣盤溪鎮云納村委會灣得箐。14歲從師,全今已有70余年,是華寧縣彝族地區一位比較有名望的嗩吶藝人。每逢當地農村娶媳婦嫁姑娘,都請他去演奏,請的人特別多時,就帶上徒弟(自己的大兒子)走村串戶,忙得不亦 ...
組織機構 主管: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