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勐嘎,女,傣族,1945年生,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定鎮遮哈村芒團寨人,手工造紙藝人。
公元105年,東漢人蔡倫用樹皮麻頭和破布、舊魚網等為原料,發明了造紙術,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這種古老的造紙技術到了南北朝時期失傳,卻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傣族等若干少數民族中完整地保存了下來。傣族手工造紙堪稱為我國原始造紙的活化石,孟定鎮芒團寨是這一技藝保存最為完整的寨子。
芒團寨有30多家常年從事造紙的農戶,但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的應數玉勐嘎家。玉勐嘎年輕時從景谷縣勐嘎嫁到芒團,與師從本村造紙老傳人扒葉勐剋。歷經40余年之實踐,她已熟練掌握了造紙技術,對造紙中采料時間、拌灰份量、蒸煮火候、漂洗、澆紙等幾個關鍵環節把握得非常到位。曾有省內民族文物專家于20余年前對芒團造紙作過悉心調查,概括總結出手工造紙的5步流程11道工序。
玉勐嘎全面掌握了傣族原始手工造紙的工藝流程,她制作的紙張以質量上乘、價格公道廣受客商好評。老百姓平常做祭祀活動用的編扎、傣寺里的佛經抄寫、銀行里的捆幣紙以及包裝普洱茶使用的白綿紙,都離不開傣族手工紙。芒團造紙,傳承了古代文明,躋身于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另一方面也帶動了一方經濟。目前,玉勐嘎已把技術傳授給兒媳丙賀鄰、孫女英鞏,每天可生產600張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