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應貴,男,布朗族,1949年8月生,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大文鄉大南矮村大南矮寨人,民族樂器藝人。
布朗族牛腿琴因形似牛腿而得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歷史。陶應貴自幼生活在布朗族濃厚的文化環境中,年輕時當過和尚、二佛爺,后還俗務農,參加過村里的文藝宣傳隊。他從小看著父輩們制作各種各樣的生產生活用具,就禁不住自己也動手比試,慢慢的就掌握了許多農具及生活用具的制作方法,20多歲就能做牛腿琴,而且彈唱自如,是村里各種文化活動的積極分子。
牛腿琴可獨奏,也可作為伴奏樂器,大多數時間用于情歌彈唱。牛腿琴大小無定式,長度450~600厘米,琴身用整塊黃桑木制作,下端鑿空,面上蒙竹片做共鳴箱,安裝三根金弦,彈奏時將琴橫置于胸前,琴頭略高于左手,虎口持把上下滑動,運指觸弦,右手食指用線綁住彈片撥子,彈片用牛角片或鵝毛桿制成。因為在布朗族傳統文化中對制作牛腿琴有嚴格的規矩,一般承襲者必須將曲子彈奏得較為熟練,才可拜師學藝,因此,這項技藝已瀕臨失傳。
陶應貴精通牛腿琴制作工藝,加之其彈奏技術精湛,曲調宛轉優美,風格獨特,有濃郁的個性,是布朗族傳統樂器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