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城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州鎮北端,是古代城邑之一和大理壩子的一個重要農村集鎮。全村2188戶,9570人,是云南省規模最大的自然村。周城交通方便,地處白族地區的腹心,是白族村寨的典型代表,積淀著深厚的白族文化。白族的人生禮儀、民間禮俗 ...
詳細內容萂村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大營鎮境內,全村1402戶,5769人。人均耕地面積1.7畝,人均收入1306元(2004年)。萂村歷史悠久,文化豐富,是一個家家藏書、戶戶種花的村莊,歷史上出過不少名人,還是南詔貴族大義寧國主楊干貞的故里。萂村 ...
詳細內容水槽寨瑤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瑤族自治縣瑤山鄉,分上水槽寨和下水槽寨,共136戶,673人。人均耕地面積2.15畝。人均收入539元。該村位于大圍山自然保護區邊緣,生態環境優越。下水槽瑤語稱“吊坪”?,幾?861年遷至瑤 ...
詳細內容哈尼族奕車人共2萬多人,全住在車普村一帶。車普村哈尼族(奕車人)文化保護區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大羊街鄉車普村,共191戶,925人。人均耕地面積0.45畝,人均純收入762元。海拔1437~1500米,倚坡踞嶺傍田,梯田、櫻花、棕櫚 ...
詳細內容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縣巡檢司鎮高甸行政村共有農戶108戶,人口486人,人均耕地面積1.86畝。人均收入1778元(2004年)。這里居住的都是彝族阿哲支系?,F存的傳統民居包括土木結構、磚木結構、土掌房結構、石木結構傳統民居等4種。生產 ...
詳細內容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縣西一鎮起飛村委會紅萬村,地處彌勒縣西一鎮南部15公里處。紅萬村民小組由大寨和小寨組成,現有居民313戶。人均耕地面積1.73畝。2004年人均經濟收入1128元。紅萬村大、小寨現存民居有土木結構式傳統民居、磚木結構 ...
詳細內容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維則鄉干塘子村,彝族撒尼語稱“阿著底”,全村共有農戶82戶,342人,全部是彝族撒尼人。據傳,早在明、清時期,刺繡就在撒尼婦女中盛行。撒尼婦女一般十一、二歲就從長輩那里學會挑太陽花,十三、四歲便會繡八角花和更為復雜一些的 ...
詳細內容昆明市晉寧縣雙河彝族鄉有2505戶,9172人,其中彝族7138人,占總人口的75.85%。秧老鼓,又稱花鼓,相傳系由外地流傳至當地。秧老鼓舞是漢族、彝族自娛性和表演性相兼的民間舞蹈,多在民間年節喜慶時跳,送葬時也跳,以打擊樂伴奏。舞蹈時, ...
詳細內容彝族左腳舞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彝族喜愛的自娛自樂性集體舞蹈,流傳于全縣各鄉鎮。彝族左腳舞歷史悠久,清康熙四十一年《定遠縣志》載:“每年三月二十八日城外南郊東岳廟(今南山寺)趕市,四方遠近商賈漢彝買賣衣具貨物,至四月初三方散。至晚,男女百余 ...
詳細內容楚雄彝族自治州雙柏縣彝族占總人口的47.8%。流傳于雙柏縣法脿鎮、大莊鎮、雨龍鄉等彝族地區的老虎笙是一種祭祀性的仿生舞蹈,被稱為中國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彝族以虎為其祖先,自稱倮倮,“倮”即虎。法脿鎮小麥地沖村有民間故事,講述仙人變成兩只石虎 ...
詳細內容